關於 小南
小南是台南新聞平台的編輯代表,持續蒐集台南在地即時新聞與生活資訊,聚焦市政議題、社區故事與文化亮點,協助讀者快速掌握城市脈動。
聯絡方式
有合作提案、新聞線索或使用建議,歡迎來信與編輯團隊交流。
追蹤最新台南消息、活動與幕後花絮,和我們一起關注在地大小事。
小南是台南新聞平台的編輯代表,持續蒐集台南在地即時新聞與生活資訊,聚焦市政議題、社區故事與文化亮點,協助讀者快速掌握城市脈動。
有合作提案、新聞線索或使用建議,歡迎來信與編輯團隊交流。
「2025大臺南國際旅展」於11月21至24日在大臺南會展中心舉行,匯集國內外觀光業者,並推出美食快閃、互動好康及抽獎活動,邀請民眾踴躍參與,體驗臺南觀光魅力。
台南市與仙台市慶祝締結友誼市20週年,於台南市立圖書館舉辦觀光講座及美食分享會,由仙台市「伊達武將隊」介紹歷史文化,並由料理長分享仙台美食,讓民眾在台南體驗道地的仙台風情。
臺南市政府舉辦114年市長盃桌球賽,32支隊伍、約350名公教人員參賽,展現運動能量與團隊合作,鼓勵同仁透過賽事交流,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打造健康城市。
臺南市表揚106位服務滿10年且時數達2,000小時的金質獎志工及績優團隊,肯定志工們的無私奉獻,市長黃偉哲邀請更多市民加入志願服務行列。
台南後壁烏樹林風災廢棄物暫置區發生火警,市長黃偉哲感謝消防及環保局迅速控制火勢,強調將持續處理悶燒問題並加速廢棄物清運,環保局亦出動移動式監測車監控空氣品質。
台南胡麻季安定場以「幸胡饗宴 相約安定」為主題,展售胡麻農特產品,並推出多項活動與優惠,市長黃偉哲歡迎民眾踴躍購買台南優質胡麻製品。台南為全台胡麻最大產區,安定區農會致力推廣,推出多款「芝麻安心」系列禮盒。
奇美醫療體系攜手人物誌舉辦「2025台灣當代人物論壇」,聚焦智慧醫療、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三大主題,台南市長代表分享台南經驗,強調智慧醫療應用、地方創生轉型及綠能永續發展成果,期盼激發全民共鳴與思考。
2025台南幼兒運動會首場在永華市政中心登場,市長黃偉哲與近千位親子同樂,鼓勵培養運動習慣;新營場將於11月29日舉行,歡迎踴躍參與。
臺南市後壁區廢棄物火警,消防隊已控制火勢,北風可能影響後壁、柳營、東山等六區空氣品質,市長提醒民眾關閉門窗並戴口罩。
臺南市舉辦「2025臺南市日本日餐敘交流活動」,表揚日系企業並期盼吸引更多日商投資,強調臺南與日本深厚淵源及雙引擎產業發展模式,提供單一窗口服務。
臺南市政府舉辦族群主流化培力工作坊,邀請金曲客語歌手羅文裕分享音樂創作與族群文化傳承經驗,期啟發市府同仁以多元視角看待文化獨特性與尊重族群共榮。
臺南市榮獲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地方政府獎」特優,締造全國唯一「六連霸」紀錄,官田區隆田國小校長林佑霖亦獲「個人獎」,展現臺南在推動海洋教育的厚實成果。
台南市政府表揚17個績優公廁管理單位和37名績優清潔隊員,感謝他們為維護市容整潔的付出,尤其是在風災後迅速恢復市容的努力。
日本滋賀縣議會拜會臺南市政府,雙方就觀光推廣、人才交流等議題深入討論,並期盼未來在文化、體育、教育等多元領域有更進一步的交流,深化兩地情誼。
臺南市觀光旅遊局於葫蘆埤舉辦路亞環保釣魚比賽,推廣戶外休閒並移除外來魚種,活動吸引全國釣魚愛好者,成功移除2公斤外來種魚,並有釣魚達人分享技巧,促進生態保育與永續理念。
北港朝天宮媽祖南都巡歷抵達台南河樂廣場,市長黃偉哲率市府團隊接駕,祈求台南風調雨順、百業興旺,並感謝媽祖庇佑台南度過震災水患,呼籲民眾注意交管,共同參與遶境。
台南林百貨94周年慶「府城摩登大遊行」12月6日登場,以《作伙來林 逗熱鬧》為主題,串聯30組團體帶來精彩表演,更邀請民眾參與共創體驗,感受台南獨有的文化魅力與城市活力。
東南地政事務所將於114年12月啟動耐震補強工程,預計施工210天,期間將導入鳥類友善設計,並透過多管道公告施工進度,確保服務不中斷。
南區7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於臺南召開聯繫會議及研習,研討南區學生輔導專業合作與服務創新,期盼透過跨局處合作及經驗交流,提升學生輔導服務品質,為學生建立更完整的輔導安全網。
台南市議會質詢聚焦仁德火車站停車、交通助理員制度、運動藝文休閒園區BOT案、及台日情誼等議題,市府將調整停車收費、重新檢視助理員勤務、推動BOT案招商,並以行動支持台日交流。
2025大台南國際旅展盛大開幕,匯集國內外多元參展單位,台南友好城市及姊妹市也共襄盛舉,展現台南城市外交成果,並祭出多項好康活動及消費抽獎。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推出「臺南奇人帶路」,介紹職人生命故事,其中東山吉貝耍部落正努力復振西拉雅族人的刺繡與傳統族服文化,盼重現族群文化的重要表徵。
「114台南資訊月-智霸AI科技展」於大臺南會展中心開幕,展示臺南市在AI於交通、環保、產業及公共服務的應用成果,以及科技創新與歷史文化融合的城市風貌,並有健走、抽獎等活動。
臺南市政府舉辦水利法出流管制推廣教育訓練,針對最新法規修正及施工防災實務進行案例解析,並強調開發期間的防災責任,以期公私協力降低致災風險,打造具韌性的海綿城市。新制擴大管制範圍,開發面積門檻下修至1公頃以上,都市計畫區內新建建築物達0.2公頃以上亦納入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