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 善用左鎮在地竹材,85歲竹藝師李天生自學成絕活,從建屋到編織, 一竹多用樣樣通
台南新聞平台 | 2025-08-29
發稿單位:觀光旅遊局
發稿時間:114年8月29日11:30
臺南市觀旅局2025年「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邀請作家張耘書及鄭佩雯採集各類職人的生命故事,傳達臺南人的生活精神與態度,也從他們眼中看見值得探訪的在地角落,提供不同角度的創意遊程。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左鎮位居淺山丘陵地區,泥岩堊地裸露崎嶇,耐旱又耐貧瘠的刺竹,是少數可在此生長的物種,因而有豐富的竹林資源。傳統農業社會中,竹子貼近常民生活,可吃也可用,是最古老與普遍的房屋建材,還能加工製成家具及編製器物,承載了先人因應環境發展出的生存智慧。左鎮竹藝職人李天生,識竹懂竹,就地取材,設計製作各式產品,技藝精湛,現年85歲仍創作不懈,堪稱國寶級藝師。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表示,李天生是西拉雅族,12歲就對竹藝產生興趣,無師自通,還曾參與竹籠茨建造工程。觀旅局2023年推出「探訪臺南旅遊特有種」斜槓職人系列遊程時,邀請李天生親授竹編,並帶訪左鎮老街,非常受歡迎。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年也邀請李天生參加「2025台灣部落觀光嘉年華」活動,於9月26到28日在臺北車站展出竹工藝作品,精彩可期。
李天生說,國小畢業後在家務農,看到父親用竹子製作農具,覺得有趣,閒時便自己鑽研觀摩,13歲時編竹簍得獎,16歲幫人蓋竹籠茨賺錢,愈做愈起勁。他累積70多年的經驗與技術,挑材、砍竹、剖篾、編製成器,全部一手包,作品美觀耐用,廣受親友、鄰居喜愛,受邀各地展示常有客人訂作。李天生抱持歡喜心,傳承手藝與參加社區教學,有人想學就去教,徒弟如李芝熒、張秋香也都出師,共同發揚竹文化。
李天生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眼明手快。前幾年在公共藝術家林昭慶鼓勵下打造傳統竹屋,歷經大埔地震依然穩固。他對竹籠茨、柱仔跤茨等大型竹構在行,小型竹編籃筐穿繞纏邊等精細動作也難不倒。他說冬至前10天到農曆2月15日的竹子水份少不易蛀,最適合加工。自己看到粗細不一的竹子就知道適合應用在什麼產品,只要邊想邊做,桌椅、菜櫥、搖籃皆可信手捻來。李天生謙虛地說,自己沒有好功夫,只是這些古早的生活器具現在比較少見,大家嘸棄嫌,給他很大的鼓勵和信心。曾有越南廠商邀請李天生去教學,但他仍希望把手藝留在家鄉,也慶幸自己的努力,可以讓左鎮的竹子物盡其用,不致荒廢。
觀旅局自3月起連載「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介紹臺南職人的生命故事,也邀請民眾來體驗臺南的獨特魅力。「搭台灣好行 遊台南有夠好玩」主題體驗遊程,360個限量席次8/26開賣,帶你解鎖台南秋日風光。八月號的《魚頭君帶路》推出從求姻緣、談戀愛、論嫁娶、求生子一系列的介紹,深度探訪府城愛情產業鏈。更多最新的臺南觀光景點與活動,請持續關注「台南旅遊網」及「台南旅遊粉絲專頁」查詢。
新聞稿來源: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876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