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28 白河藝術家林文嶽創白荷陶坊,引水墨、風土入陶,體現「泡茶等花開」人生哲學
台南新聞平台 | 2025-09-12
發稿單位:觀光旅遊局
發稿日期:114年9月12日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2025年「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邀請作家張耘書及鄭佩雯採集各類職人的生命故事,傳達臺南人的生活精神與態度,也從他們眼中看見值得探訪的在地角落,提供不同角度的創意遊程。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白河藝術家林文嶽退伍後回鄉投身創作,打造「白荷陶坊」,以蓮鄉風土為素材,師法自然,40年來畫過十萬朵蓮花,把在地元素如關子嶺溫泉泥和白河蓮蓬灰等加入陶藝,燒製出《關嶺青》、《白河白》特有釉色,並在釉中彩繪,挑戰高難度的水墨結合窯燒,讓兩者相得益彰。林文嶽擅長用宣紙、陶土表達對美和生命的感悟,近年來還嘗試陶印篆刻,不論巨幅山水或方印小品,都能游刃有餘。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林國華局長表示,林文嶽不但長年堅持創作,曾於白河蓮花節擺攤彩繪蓮花衫,帶動常民生活美學,也率先發起白河社區營造逾25年,結合週邊學校師生打造蓮花詩路、敬師茶道、蓮田認養、白荷雅集曲水流觴等社會行動,引領地方人文發展與文化觀光,展現藝術家關懷鄉土的大愛利他精神。「白荷陶坊」是林文嶽一家的創作基地,更是白河蓮鄉難得的人文藝術空間。
林文嶽說他小時不愛讀書,小學五年級才學會九九乘法表,對大自然的感受卻很敏銳,喜歡用炭枝描繪所見所感。尤其媽媽在種菜之餘不忘種花的閒情逸致,讓他明白困頓生活中也要懂得欣賞美好的事物,感謝大自然的恩賜。在藝術創作過程他也不斷探問生命意義,受陶淵明啟發,認為不應以命運的窮通好壞而悲喜,有餘裕的悠閒才是真正富足,這是他「泡茶等花開」的獨到人生哲學。
林文嶽畢業於國立藝專(今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國畫組,水墨基本功紮實,卻要求自己超脫學院派傳統訓練,與臺灣山川自然直接對話。他自2020年以來,訂下10年計畫,年年有創新、年年辦個展,力求突破,希望成就藝術生命里程碑。今(2025)年在彰化展覽,即實地走訪八卦山取景,創作近14公尺的山水長卷。他說,寫生要能呈現當地氣候風土,再重新解構為畫家心中的世界,例如臺灣雲霧繚繞的山林及植被茂密的山頭便與中國大陸截然不同。本土高山景色及各種鳥類將是他未來的創作主題。
林文嶽感謝妻子王惠女照顧家庭,在最困難的情況下也沒有要求他放棄藝術。王惠女則說,林文嶽曾為家計放下創作天命,現在得把握時間,把進度補回來。一雙兒女看在眼裡,如今都自願回家幫忙,一家人能安居鄉間,就是福份。兒子林嘉玄畢業於成大建築所,協助林文嶽佈展及拉胚,也開始自己的陶塑創作。女兒林虹誼畢業於成大藝研所,彩繪心象風景之餘,另幫父親處理文書,她還說現在就算去擺攤也不會讓爸爸一個人了。
觀旅局自3月起連載「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介紹臺南職人的生命故事,也邀請民眾來體驗臺南的獨特魅力。七股七寶宴9月9日限量開賣130桌 再加碼送500元在地漁產。虎頭埤風景區將於今年10月4至6日中秋連續假期推出「月圓虎頭埤.烤肉趣團圓」送水彈槍對戰體驗活動。更多最新的臺南觀光景點與活動,請持續關注「台南旅遊網」及「台南旅遊粉絲專頁」查詢。
新聞稿來源: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876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