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單位:觀光旅遊局

發稿時間:114年10月31日11:05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邀請作家張耘書及鄭佩雯採集各類職人的生命故事,推出「臺南奇人帶路」,傳達臺南人的生活精神與態度。「嘉南平原水利之父」八田與一的遠見與創舉,打造出今日臺灣米倉。而嘉南平原生產的稻草也被張淑娥編成日本傳統用來開運祈福的注連繩,每年外銷數萬件,持續維繫臺日情誼。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嘉南平原從荒地變良田,要歸功於日本技師八田與一當年堅持規劃興建嘉南大圳和烏山頭水庫,其遺澤迄今仍滋養吃臺灣米、飲臺灣水的人。張淑娥因日語專業,長期協助臺南縣市政府推展對日交流事務,而與八田故鄉石川縣建立友好關係,如今也在八田打造出的稻米之鄉,把嘉南平原稻草編製成注連繩,為日本神社和家庭傳遞美好祝福。

 

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表示,日本傳統習俗會在新年期間懸掛注連繩,象徵迎神與淨化空間。2009年初,和八田與一同鄉、經營日本傳統工藝的宮村榮社長,與石川縣議會一同前來拜訪臺南,希望將嘉南平原的稻草做成注連繩,發揚八田精神。張淑娥當時擔任台南縣台日友好交流協會總幹事,於是以協會名義邀請日本注連繩師傅到後壁教導、培育注連繩製作的種子人員,並找到廠商承接出口業務。一開始幫忙雙邊聯絡及翻譯,後來甚至自己蹽落去(liâu-lo̍h-khì),推動稻草手編藝術創作,發展出在地特色產業與工藝,也讓農業廢棄物加值再利用。

 

張淑娥回憶,注連繩需要於收割後烘乾稻草再編製,但收草期間遇雨季、製作過程瑣碎繁雜,且品項眾多、規格要求嚴謹,以致廠商交不出貨,一度難以為繼。她看到宮村社長堅持繼續在臺南耕耘注連繩事業,卻無人接手,心想「我不做就沒有來自嘉南平原的注連繩了」,靠一份憨膽和使命感,協助社長在下營成立「稻藝研習所」,進行收草、乾燥及製作注連繩,並於2012年正式創立「台灣稻藝」品牌,2013年成立公司出口,2017年遷址到六甲林鳳營。

 

張淑娥說,從原來光鮮亮麗的日語老師、專業翻譯到下田曬草收草,很多人笑她「頭殼歹去」。加上對國貿一竅不通,沒有數字概念,她坦言一開始連成本都不知道怎麼算,根本是賠錢經營,父母看她又累又辛苦強烈反對。但她咬牙堅持下來,學習行銷宣傳和經營管理,業務逐漸上軌道,每年4到10月固定要趕數以萬計的日本訂單,國內客製化訂單、導覽體驗課程應接不暇。然而考量年紀漸長、人力不足,最近製作長830公分、直徑30公分的超大注連繩時,已感不勝負荷,未來可能減少接單。

 

張淑娥融合臺日文化,以每年生肖、在地物產發想,不斷創新,設計出各種文創商品和貓屋、按摩棒等實用產品,並舉辦講座介紹注連繩的豐富文化底蘊。去年起她也指導臺南第二監獄稻藝班,利用六甲稻草結合2023年臺灣燈會優等獎作品花燈骨架,製作三尊高達2公尺的稻藝「官將首」,寓意「重獲新生」,期許受刑人成為社會可造之才。作品在今年全國矯正署藝文及技訓聯展中大放異彩,堪稱全場最吸睛。她強調,稻米是神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因此稻草也不該任意丟棄,稻香味傳遞著人與土地的情感,用稻草創作別具意義。

   

觀旅局自3月起連載「臺南奇人帶路」系列報導,介紹臺南職人的生命故事,即將於12月出版專書,邀請民眾來體驗臺南的獨特魅力。秋日農趣盛宴!2025《葫蘆裡農在玩什麼?》將於11月1日至2日兩日熱鬧登場,邀您暢遊官田埤塘生態之美。更多最新的臺南觀光景點與活動,請持續關注「台南旅遊網」及「台南旅遊粉絲專頁」查詢。

     

    新聞稿來源: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8776930